2012年4月19日 星期四

善待自己 ...


善待自己 ...



『還完債再走』   

小和尚救回一個輕生者。

那人悠悠醒轉,對方丈說:“謝謝大師。

但不必費力氣救我,我已下定決心不再活了。

今天不死,明天也還是要去了結的。

方丈嘆了口氣說:

我確實制止不了你。可是我想問問,你的債都還了嗎?

那人感到很奇怪:我雖然家境貧寒,但溫飽尚可,並不曾借債。

方丈緩緩開口:

你的生命借自父母,你便欠下父母的債;

你的吃、穿、用借自天地山川,便欠下天地的債;

你的知識和智慧借自先生,便欠下先生的債。

人這一輩子欠下的諸如此類的債真是太多了,

你都償還了嗎?

那人惶然說:

如此說來,我確實欠下了債。可我並不知道如何才能償還? 

方丈笑笑說:這有何難?只兩字就足夠了。

那人迷惑了,口?說:請大師指點。

方丈又是輕輕一笑:「珍惜」二字而已。  

那人沈思了一會兒,朝方丈拜了幾拜,

轉身出了寺門,精神抖擻地走了。

~珍惜!珍惜生命 珍惜當下,珍惜你所擁有的一切,朋友、家人、親情、友情、愛情!珍惜生活。~

母親一生中撒的8個謊




1、兒時,小男孩家很窮,吃飯時飯常常不夠吃,母親就把自己碗?的飯分給孩子吃。

 母親說,孩子們,快吃吧,我不餓!

 ——母親撒的第一個謊 

2、男孩在發育的時候,勤勞的母親常利用週日休息時間去田旁的河溝?撈些魚來給孩子們補鈣。 

魚很好吃,魚湯也很鮮。孩子們吃魚的時候,母親就在一旁啃魚骨頭,用舌頭舔魚骨頭上的肉漬。男孩心疼,就把自己碗?的魚夾到母親碗?,請母親吃魚。

母親不吃,母親又用筷子把魚夾回男孩的碗?

母親說,孩子,快吃吧,我不愛吃魚!

——母親撒的第二個謊

3、上國中了,為了繳夠男孩和哥姐的學費,當縫紉工的母親下班後還去工廠領些半成品回家來做,每個晚上辛勤的賺點手工錢來補點家用。

有個冬天,男孩半夜醒來,看到母親還躬著身子在微弱的燈光下做代工。


男孩說:媽媽睡了吧,明早您還要上班呢!


母親笑笑說,孩子,你快睡吧,我不睏!

——母親撒的第三個謊


4
、大學聯考那年,母親請了假陪著男孩參加大學聯考為男孩助陣。時逢盛夏,烈日當頭,固執的母親在炎熱的天氣下一陪就是幾個小時。


考試結束的鈴聲響了,母親迎上去遞過一杯用保溫瓶泡好的人蔘茶叮囑孩子快喝了,茶濃,情更濃。


望著母親乾裂的嘴唇和滿頭的汗珠,男孩將手中的保溫瓶反遞過去給母親喝。


母親說,孩子,快喝吧,我不渴!


——母親撒的四個謊


5
、父親病逝之後,母親又當爹又當娘,靠著自己工廠?堥甄I微薄收入,含辛茹苦拉扯著幾個孩子,供他們念書,日子過得苦不堪言。


隔壁巷裡的李叔叔知道後,大事小事就找岔過來打個幫手,送些錢糧來幫助男孩的家?C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左鄰右舍對此看在眼?A記在心?A都勸母親再嫁,何必苦了自已。


然而母親多年來卻守身如玉,始終不嫁,別人再勸,母親也斷然不聽,勸也無用。

母親說,我不愛!

——母親撒的五個謊


6
、男孩和她的哥姐大學畢業開始工作後,退休的母親就在附近夜市擺了個水果攤維持生活。


身在外地工作的孩子們知道後,就常常寄錢回來補貼母親,母親堅決不要,並將錢退了回去。

母親說,我有錢!


——母親撒的六個謊


7
、男孩留校任教兩年,後又考上了美國一所知名大學的博士,畢業後留在美國一家科技研究機構工作,待遇相當豐厚,生活條件很好,身在異國的男孩想把母親接來享享清福卻被老人回絕了。


母親說,我不習慣!


——母親撒的七個謊。


8
、晚年,母親患了重病,住進了醫院,遠在國外教書的男孩乘飛機趕回來時,手術後的母親已是奄奄一息了。


母親老了,望著被病魔折磨得死去活來的母親,男孩悲痛欲絕,潸然淚下。


母親卻說,孩子別哭︰我不痛!


——母親撒的八個謊。

朋友你的母親曾經為你撒下幾個謊呢?這些謊都是她愛你的表現,要好好珍惜唷!

2012年3月6日 星期二

四個關於老鷹的故事?


故事一【看老鷹是如何磨礪鍛煉後代】(作者:陳怨蜚)



我曾經在一部名為《動物世界》的電視專題片中,看到有關母鷹哺育和調教小鷹的情景,它能給予我們人類許多啟示。其具體概況如下:



母鷹在懸崖陡巖上築巢時,母鷹先用尖嘴銜著一些荊棘放置在底層,再叼來一些尖銳的小石子舖放在荊棘上面,然後又銜來一些枯草、羽毛或獸皮覆蓋在小石子之上,做成一個能孵蛋的暖窩。小鷹孵化出生後,母鷹按時叼回來小蟲、肉食細心地餵養和呵護小鷹。後來,小鷹慢慢長大、羽毛漸豐,這時,母鷹認為該是小鷹學習「自我獨立」的時候了。於是母鷹開始無情地攪動窩巢,讓巢上的枯草、羽毛掉落,而暴露出尖銳的小石子和荊棘。小鷹被刺痛得哇哇叫,可是母鷹仍無情地加以驅逐、揮趕,小鷹只好忍痛振起雙翅,離巢單飛。母鷹殘忍無情嗎?不,母鷹深愛著它生養的小鷹。但是,母鷹更渴望它疼愛的小鷹能成為四處翱翔的雄鷹,因此必須無情地逼著小鷹「感受挫折」,飛離舒適的窩,勇敢地學習獨立。即使小鷹在剛開始跌跌撞撞,仍偷偷地在旁照顧看護它,直到小鷹能展翅高飛、直上青天。



正所謂「道是無情卻有情」,殘酷無情的母鷹逼小鷹離巢他飛,目的就是讓孤苦無依的小鷹懂得——要含淚堅強地站起來,自己飛、不斷地飛,飛往屬於自己的一片晴空與藍天。我看完此片,心中久久不能平靜,在教育後代方面,老鷹是值得我們人類學習的榜樣。





啟示:在生活中真正具有老鷹這般修為和意識的人——即能正確認知「對小孩施予科學的挫折教育的重要性」,並行之有效地將這一理念付諸於行動的家長,委實不多。



當代的中小學生多數是條件優越的獨生子女,都生活在順利受寵的家庭氛圍中,父母對他們一貫都是有求必應的,以致他們缺少對挫折的體驗,所以他們承受人生挫折的能力極為有限。當他們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時,有相當多的一部分學生稍遇挫折,就會悲觀沮喪,消沉頹廢,焦慮自卑;更有甚者,因而屢遭挫折,從而表現出萎靡不振、消極逃避、絕望沉淪、輕生自殺等情緒狀態,這對於他們人格的發展和完善以及身心的健康成長將會產生不良的影響,長期以往會產生不良的心理障礙。



由此可見,針對學生面對困難、挫折時所存在的心理差異,及時採取切實可行的挫折教育方法,幫助中小學生培養良性的抗挫折能力,以促進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日趨成熟起來,為他們進入社會而立於不敗之地有著重要意義。



不容置疑,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一項極具挑戰性的任務。





---------------------------------------------------------------------------------------------------------





故事二【磨練召喚成功的力量】(作者:曉蔣)



一個人在高山之巔的鷹巢裡,抓到了一隻幼鷹,他把幼鷹帶回家,養在雞籠裡。這只幼鷹和雞一起啄食、嬉鬧和休息。它以為自己是一隻雞。這只鷹漸漸長大,羽翼豐滿了,主人想把它訓練成獵鷹,可是由於終日和雞混在一起,它已經變得和雞完全一樣,根本沒有飛的願望了。主人試了各種辦法,都毫無效果,最後把它帶到山頂上,一把將它扔了出去。這只鷹像塊石頭似的,直掉下去,慌亂之中它拚命地撲打翅膀,就這樣,它終於飛了起來。



可以說,主人成功了,他的方法達到了所要的效果。但是,他的這種孤注一擲的方法,又有多少人敢於嘗試呢?不成功,便成仁,假如這只鷹沒有悟到自己的能力,沒有撲打翅膀,主人失去的何止是這只鷹的生命,更是自己一直以來迫切要實現的願望。主人的這種做法,可能在被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也是一般人所不能接受的,也正是這種方法,使主人走上了成功。



也許主人早就領悟到了: 在磨練中召喚成功的力量。



在現實生活中,不是每一件事都是順心的,都會出現大大小小的挫折,我們要把每一個挫折,當成磨練我們的機會。我們只有抓住機會,把它看做是對自己的一種挑戰,才有可能使自己得到進步,才能在進步中成長,並取得最後的成功。













故事三【獵人、鸚鵡和老鷹的故事】



阿爾卑斯山上的小屋裡住了一個獵人。獵人養了一隻老鷹,幫助他狩獵;也養了只鸚鵡,還教會鸚鵡說話。閒暇時,獵人也喜歡逗弄鸚鵡,消磨時間。



春季某天山下小鎮趕集,獵人把醃漬好的獵物肉品準備好,打算換一些生活必需品。獵人高高興興帶著老鷹和鸚鵡到市集。可是由於匆忙,獵人在途中滑了一跤。滑了一跤不打緊,原本停在他肩上的老鷹受到驚嚇,急忙飛起,利爪不小心把獵人抓成大花臉。獵人難得下山,一年見不到幾次朋友,在與朋友見面之前,居然被弄得破相,不由勃然大怒。獵人不由得和鸚鵡嘀咕,數落老鷹的不是。鸚鵡說:「我平常看老鷹就一臉凶巴巴的樣子,雖然他能幫你打獵,但主要還是你出力;我看啊,倒不如養幾隻雞,雞不但溫馴,你打獵時,雞還能生殖,一舉兩得。」獵人聽了,心裡受到鼓動,在市集就用老鷹換了五隻雞。回到山上,獵人照鸚鵡的方式打獵、養雞。阿爾卑斯山區實在太大了,沒有老鷹的幫忙,獵人無法掌握獵物的行蹤,以致於整個夏季秋季都沒什麼收穫。冬天到了,不習慣山區氣候的雞不但未如期繁殖,反而在嚴冬中一隻隻倒下。沒有收穫的獵人自己要過冬已經很難了,沒辦法管到鸚鵡,結果鸚鵡也撐不過嚴冬。



當人們遭遇問題時,總是詢問與自己比較親近的人的意見。絕大多數被詢問的人,或許無意進讒言,但總以自己的心態、能力、經驗,去解釋別人的心態、能力、經驗。



故事中的鸚鵡,或許無意說老鷹的壞話,但鸚鵡的思考畢竟是鸚鵡,心態畢竟是鸚鵡,能力是鸚鵡,經驗是鸚鵡,無論如何都是鸚鵡,永遠不可能成為老鷹。所以當詢問對老鷹的意見時,應該詢問另一隻老鷹,而不是問一隻鸚鵡。或許鸚鵡是你信任的人,但你得到的,不過是鸚鵡的看法。



感悟箴言:在遇到問題時,一定要審視酌度,聯繫實際的情況充分地分析問題,不能一味地聽取身邊人的建議,要根據客觀需求,得出自己的真正所要。



--------------------------------------------------------------------------------------------------------





故事四【老鷹重生的故事】



老鷹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它一生的年齡可達70歲,可謂高壽。要活那麼長的壽命,它在40歲時必須做出困難卻又十分重要的決定。當老鷹活到40歲時,它鋒利的爪子開始老化,無法有效地捕抓獵物。它的喙變得又長又彎,幾乎碰到胸膛,不再像昔日那般靈活。它的翅膀開始變得十分沉重,因為它的羽毛長得又濃又厚,使得它飛翔十分吃力,昨日雄風不再。



它不得不面臨兩種選擇:一種是等死,另一種是須經過一個十分痛苦的更新過程——150天漫長的「修煉」。它必須費盡全力奮飛到一個絕高山頂,築巢於懸崖之上,停留在那裡,不得飛翔,從此開始過苦行僧般的生活。老鷹首先用它的喙用力擊打岩石,這個過程無疑是十分痛苦的,也是個反覆流血的過程,但它有著強烈的再展雄姿的意志,所以再痛再苦,它依然堅持到底,直至它的喙完全脫落。然後,老鷹靜靜地等候新的喙長出來。新喙長出後,代表著老鷹已經成功了一半,真可謂萬事開頭難。之後,老鷹就用它新長出的喙把腳指甲一根一根的拔出來,大家可以想像一下這個過程的滋味。當新的腳指甲長出後,老鷹再用它們把那些沉重的羽毛一根一根的拔掉,大家可以想像一下自己用力拔光頭髮的感覺。以上自我「虐待」、自我「煎熬」的過程,老鷹須持續5個月。5個月後,新的羽毛長出來了,老鷹一生一次「脫胎換骨」的工程便告結束。老鷹又開始飛翔,無限廣闊的大地,再次成為它的天堂。它「重生」後,壽命可再添30年!

(陳怨蜚的讀後感)



這則故事是鷹世界裡的事實。看完這篇「老鷹的故事」,你是否覺得心中忽然有所憾動?好像給長期以來不斷因為忙碌而深陷在倦意和無力感中的自己,一次有力的撞擊!會不會因為多年累積出來的習慣、自己已經熟練而不願放棄的方法、他人或自我過高的期許、不肯原諒和被原諒的過去....,漸漸成為我們的重擔呢?會不會因為一直以來我們只吃合自家口味的東西,只依自己脾氣的好惡來看人,只走熟悉的路,只用舊有的經驗判斷,只以固定的模式回應....以致於總是有「家族式遺傳」的習性或疾病,以致於錯過了許多值得欣賞的朋友與風景,以致於工作不能再上一層樓,以致於生活不再有驚喜呢?而這些我們自己緊緊抓在手裡的,會不會在不知不覺中逐漸成為生命和身體不必要的包袱,開始拖磨我們的意志,使我們不再期待、不再嘗試、不再作夢、不再勇於付出,因此生命漸漸失去了光彩,熄滅了起初的熱情呢?



聽完這個老鷹的故事,我的內心被深深地打動了。鳳凰涅槃,原是傳說中的故事。而老鷹為求再生,甘受漫長「磨煉」,卻是不爭的事實。在這150天裡,對於老鷹來說,過的可謂是「非鳥」的生活。它這種勇於向生命挑戰的精神,深深地折服了我。在小說《老人與海》中,海明威塑造了一個「硬漢子」老人的形象。如果鳥中也有硬漢子的話,老鷹可謂當之無愧。越王勾踐,十年臥薪嘗膽,終成霸業,也可謂是挑戰逆境的英雄。如果鳥中也有英雄,老鷹也可謂當之無愧。正因為它能忍大痛擊長喙、拔指甲、棄舊羽,才使它的人生發生了轉折,步入如此境界:利爪重生展新翅,萬里長空任馳騁;新喙遍嘗天地餐,高壽七十群鳥妒!這個老鷹的故事,也給我這樣的啟示:其實生命中,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山,過不去的坎。問題是在艱難險阻面前,你是被困難嚇倒,還是振奮精神,挑戰困難。有時,我們會遇到一些生命的極限,消極的人接受極限,積極的人挑戰極限。在這個故事裡,老鷹在活過40歲以後,能再活30歲,關鍵是因為它作了積極的選擇。如果它採取消極的態度,那麼在40歲時它的生命就告結束。有時候,在挑戰命運、挑戰生命的過程中,反而會激發你的潛能,使你幹出不平凡的事業來。沒有什麼是生命不能承受的。當你感覺不能承受生命之重時,請學習老鷹的精神吧。



透過老鷹重新得力的過程,讓我醒悟到:在我們的生命中,總有面對艱難選擇,需要做出困難的決定的時刻,只要我們願意放下舊的包袱,拋棄舊的習慣和舊的傳統,懷有自我更新的勇氣與再生的決心,願意學習新的技能,開始一個更新的過程,縱使必須經歷一段重頭來過的艱辛,相信我們一定能發揮我們的潛能,挑戰人生,展翅上騰,重新飛翔。活出另一個自己!創造新的未來。

(肥爸推薦)


小和尚的大石頭值多少錢?


大都市城外山上有一座峰巒環抱,翠竹蔥蔥,松柏鬱鬱的古剎,有一天,一個小和尚跑過來向老和尚請教:「師父,我人生最大的價值是什麼呢?」 老和尚說:「你到後花園搬一塊大石頭,拿到山下菜市場上去賣,假如有人問你什麼價錢,你不要講話,只伸出一個指頭;假如他跟你還價,你不要賣,然後馬上抱回來,師父就告訴你,你人生最大的價值是什麼。」



第一天一大早,小和尚抱了一塊大石頭,興致勃勃地跑到山下菜市場上去賣。菜市場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人們很好奇,誰會買一塊石頭呢?結果沒一會兒,一個家庭主婦走了過來,問小和尚:「這石頭多少錢賣呀?」



小和尚伸出了一個指頭,那個家庭主婦說:「10塊錢?」



 小和尚搖搖頭,家庭主婦說:「那麼是100塊錢?好吧,好吧!我剛好拿回去壓酸菜。」小和尚聽到:「我的媽呀,一文不值的石頭居然有人出100元錢來買!我們山上有的是呢!」 於是,小和尚遵照師父的囑託沒有賣,樂不可支地抱回山上,去見師父:「師父,今天有一個家庭主婦願意出100元,買我的石頭。師父,您現在可以告訴我,我人生最大的價值是什麼了嗎?」



老和尚說:「嗯!不急,你明天一早,再把這塊石頭拿到博物館 門口去,假如有人問價,你依然伸出一個指頭;如果他還價,你不要賣,再抱回來,我們再談。」



第二天早上,小和尚又興高采烈地抱著這塊大石頭,來到了博物館。



在博物館外,一群好奇的人圍觀,竊竊私語:「一塊普通的石頭,到底有什麼價值,難不成是什麼稀奇呢?只是我們還不知道而已。」 這時,有一個人從人群中竄出來,對小和尚大聲說:「小和尚,你這塊石頭要賣多少錢啊?」小和尚沒出聲,伸出一個指頭,那個人說:「1000元?1000元就1000元吧,剛好我要用它雕刻一尊神像。」



小和尚聽到這裡,倒退了一步,嚇得說不出話!但小和尚依然遵照師父的囑託沒有賣,趕緊抱回山上,去見師父,見到師父說:「師父,今天有人要出1000元買我這塊石頭,這回您總要告訴我,我人生最大的價值是什麼了吧?」



老和尚哈哈大笑說:「你明天再把這塊石頭拿到古董店門口去賣,照例有人還價,但仍然不要賣掉它。你就把它抱回來。這一次,師傅一定告訴你,你人生最大的價值是什麼。」 小和尚聽後徹夜難眠,只恨天亮的太慢,好不容易到了天亮,他急忙捧著石頭跑到古董店門口,突然出現一名的拍賣師告訴他這是千年不遇的寶石,問他要賣多少錢,小和尚沒出聲,伸出一個指頭,拍賣師說:「10000元?」小和尚搖了搖頭,拍賣師出價說:「100000元就100000元吧,我要好好珍藏它!」小和尚聽了幾乎當場暈倒,趕緊抱回山上,去見師父,見到師父說:「師父,今天有人要出100000元買我這塊石頭,這回你總要告訴我,我人生最大的價值是什麼了吧?」



老和尚指著石頭打斷他說:「其實,我們並不打算賣它,不過現在你應該明白,為什麼石頭的形狀和外表都沒有變,而你的想法和做法卻再三變化呢,我之所以讓你這樣做,主要是想培養和鍛煉你充分認識自我價值的能力,和對事物的理解能力。如果你是生活在菜市場,那麼你只有那個市場的理解力,你就永遠不會認識更高的價值。 不管你在什麼地方,同樣的你,有人將你抬得很高,有人把你貶得很低,有價值的東西,只有在懂價值的人面前,才有價值。不要管別人怎麼看,關鍵是自己怎麼看自己。總而言之,你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決定自己的價值!」





※【激勵一點通】※

也許你就是一個普通的石頭,只要你認為自己是一塊寶石,別人也可能把你當寶石來看,也許你就是一個寶石,可是你卻認為自己是一塊普通的石頭,也許只配給人做成墊腳石來看待。

做一天菩薩



一位農夫去寺院,看到寺院供台上的佛菩薩面前人來人往的,他想:「這佛菩薩什麼事也不做,坐到那兒只要默不出聲,就可以接受眾生的禮拜、供養,像這樣誰不能做呢?」於是農夫對菩薩說:「菩薩,每天有這麼多人來求你,你為什麼一句話都不說呢?您能讓我也做一天菩薩嗎?」菩薩同意了,但是他要求農夫不管看到什麼都不要開口講話。農夫如願以償,坐上了菩薩的寶座。



當天下午,一位商人風塵僕僕地來到寺院,並跪在菩薩寶座前訴說了自己想要娶個小妾的願望。「可惡!都年近半百的人,也不怕耽誤人家女子青春,有兩個臭錢就不認識自己是誰了……」菩薩寶座上的農夫心裡罵著,巴不得這個商人趕快從眼前消失。商人拜完菩薩站起來,他的錢袋不經意滑落在蒲團上,但他沒發現,轉身離開了。



商人剛離開,來了一位年青人,年輕人的母親得了重病,因為家裡窮,無錢醫治,所以一大早就來到菩薩面前為他的母親祈福。小伙子跪拜在菩薩寶座前哭訴著,他的孝心感動得寶座上的農夫也掉了眼淚。他很想安慰一下小伙子,想想對菩薩的承諾,他忍住了。小伙子拜完菩薩站起來準備離開,一眼發現了商人掉在地下的錢袋,「菩薩顯靈了,菩薩顯靈了,我的母親有救了,謝謝菩薩……」小伙子懷裡抱著錢袋,對菩薩千恩萬謝而去。



小伙子離開時,正好一位上京趕考的書生也來禮拜菩薩,虔誠向菩薩禮拜祈福,願自己高中狀元。書生正在禮拜時,剛才丟錢的商人急匆匆跑進來,見到只有書生在哪兒,就一口咬定是書生撿了他的錢,讓書生把錢拿出來。書生說自己沒見到錢袋,更沒拿錢。商人一把揪住書生,拳打腳踢,書生頓時被打倒在地,仍在解釋自己沒有拿商人的錢。商人更是火冒三丈,又要去打躺在地上的書生。



「住手!書生是冤枉的,是剛才出去的小伙子撿了你的錢……」坐在菩薩寶座上的農夫實在忍不住,他高聲叫了起來。商人和書生被眼前的一切驚呆了,他們驚恐萬狀的逃出了寺院。商人很快追上的小伙子,找回了自己的錢財。書生則倉皇的踏上了去往京城趕考的船。



寶座上的農夫為自己消除了別人的誤會而沾沾自喜,得意的對菩薩說:「由於我及時開口講話,幫他們澄清了事實」。菩薩慈祥地看著農夫說道:「你知道嗎,他們三個人都因為自己的因緣而各有善惡果報,所以我使得商人丟失了錢財,破財消災,因他無錢購買小妾,也就不會造下地獄的惡因;小伙子一念摯誠,孝感天地,得到額外的錢財,可以治好母親的疾病;而書生因為真誠禮拜佛菩薩,而受到商人暴打受重傷,這樣就不能馬上下山乘船趕路,而免於命喪江水之中的果報。」



菩薩歎一口氣繼續說道:「因為你的一句話,讓商人找回了錢財,去大肆造業,從而要承受下地獄的惡果。而小伙子因無錢為母親治病,其母病亡。書生因僅受了一點皮肉之傷而繼續乘船趕路,遇大風浪,最終船翻身亡。」